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你我不孤單,我們共同在一起:跨國正向社群提供數位連結空間


作者:郭詩屏、張震、熊秉荃

郭詩屏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1
張震/美國西北大學家族治療研究所碩士生2
熊秉荃/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3

摘要

  新冠疫情造成實體空間人際交流互動受限,數位空間尋找交流空間。過去兩個月,疫情發展起伏不定,媒體和許多人都體驗到情緒壓力和網路充斥對立極端言論的失衡情況。五月底,張震 (Max Chang) 青年學生自主發起Taiwan Strong活動,透過台大熊秉荃教授連結,SKY校園快樂(SKY Campus Happiness4) 國際青年社群贊助與合作,也邀請專家、學者和青年5投入志願服務。Taiwan Strong6活動,在六月初正式展開。此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工作坊系列由青年發起,草根性、跨領域串連,目的在疫情間提供正向、關懷、開放、尊重的數位空間讓大家交流。每週四晚上兩小時活動,融入實證科學身心放鬆減壓的體驗實作,跨領域專家講座和小組引導與開放討論模式,鼓勵許多台灣說英文和中文朋友加入,超越實體空間限制,也讓心情有抒發和連結空間。 本文分享Taiwan Strong 的運作模式和目前成效,盼可鼓舞更多青年和跨領域合作,引入實證全人身心放鬆工具(例如伸展、呼吸和引導靜心),和志願服務活動精神,在全球疫情間,創造更多數位正向社群,協助大家身心靈增能和提升心情免疫力。

1 郭詩屏 Shih-Ping Kuo,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SKY校園快樂志工老師。本文通訊作者:shihpingkuo@gmail.com
2 張震 Max Chang 美國西北大學家族治療研究所碩士生,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助理
3 熊秉荃 Ping Chuan Hsiung, 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4 SKY校園快樂(SKY Campus Happiness, 全球網站 https://www.skycampushappiness.org/ , 台灣FB https://www.facebook.com/skycampustw )是全球性青年社群,在大專院校推廣全人身心健康方案,透過壓力管理、心理韌力、實證的呼吸、靜心、瑜珈科學相關工具,融合古老生命智慧和情緒管理知識,鼓勵青年自我照顧(self care)、生命成長、培養志願服務和領導行動力、讓生命綻放。
5 特別感謝以下所有專家、學者、業師和青年志工志願服務協助此活動:林彥妤 Lily Lin, 許正熙 Chengshi Shiu, 胡浩恩Joseph Wo, Josh Chung, 藍挹丰 Y. F. Carol Lan, Tijana Radic, Yogesh Falpargare, 李瓊芬 Joanne Lee, 羅秀玲 Sunny Lo, 朱舢樺 Annie Chiu, 張瓊方 Fawn Chang, 陳彥婷Yen-Ting Chen, 陳書怡Shuyi Chen。
6 Taiwan Strong 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strongcovidworkshop/ 和報名網站 tinyurl.com/5f8dkjwk (英文) , https://bit.ly/3xjNrnC (中文)

面對及轉化挑戰

  個人化數位產品從1980年代開始對於個人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多媒體資訊、影音文本和社群連結平台更不斷推層出新,充斥著個人的食、衣、住、行及育樂面向,低頭族的名稱因而產生,而在省時、經濟及超越時空限制的優點的同時,過度使用手機或個人化產品,也引發許多身心狀況。特別是當臺灣因本土疫情持續嚴峻,全國自5月19日起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7,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鼓勵大家保持社交距離並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期望透過限縮實體的社交活動以達防疫的效果,數位平台因而更成為人際間重要的連結介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連結,更是大量從實體環境轉入虛擬的線上社群,個人可能花更多時間在電子化通訊工具和平台上。 此長時間的觀看影音視訊,或潛在的閱讀過多的負面或極端的言論,都可能引發身心過勞卻不自覺。

  疫情的挑戰下,為了保持社交距離和減少移動,個人可能無法如疫情嚴峻前,透過轉換空間減緩人際間摩擦,或是透過轉換空間轉換心情,而需要和固定人群或家人長時間共處同一空間;這對身處高密度人口及大城市有限空間的個體而言更成為挑戰,也讓虛擬社群成為新寵,但是長時間眼力、五官和腦力的使用,減少使用和運動四肢,更可能引發並強化身心的壓力,包括精神不佳、憂鬱,或口語、肢體或是行動的暴力行為,這些都是台灣及全世界各國疫情間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

  人與人的正向交流、和諧和連結是身心靈健康必備的條件,如何在實體空間受限、國內和國際民生、經濟、社會和政治面對轉型調整的挑戰,仍然可以維持個人、人際間、社會的身心靈的健康平衡,是大家都需要且渴望的,以下作者將描述運用數位社群以讓個體能夠繼續與人和善、正向、開放和安全交流的實例,此 Taiwan Strong 的線上深度討論和連結活動成為紓緩疫情間人際交流張力的重要空間。

7 台北市與新北市自2021年5月15號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 而自5月19日將第三級防疫警戒範圍擴大至全國,並維持至7月26日。

青年草根發起的跨領域合作

  第一作者和SKY校園快樂 ,於2020年國際間疫情嚴峻時期,已開始一系列線上正向交流及減壓放鬆活動,當2021年五月中,台灣疫情開始嚴重時,SKY校園快樂亦從5/16開始進行一連串正念壓力管理活動。同時期,第二作者嚴守防疫規範時亦自發及經由朋友建議,決定運用諮商輔導與家族治療的專長,發起線上深度交流活動,第二作者為美國西北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學生,因為美國2020年爆發疫情,而在台北採取線上上課一學期,為充實並豐富自身之 gap year 經驗,進而在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旁聽第三作者開授的課程並參與研究,台灣的第三級防疫警戒,成為他繼美國經驗後的第二個線上課程經驗。

  三位作者決定攜手分享所長以實現計畫,同時請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及政治大學之國際事務處將活動訊息轉知國際學人,也由 The Community Services Center Taipei 及各網路社群平台公布活動訊息,各方均給予熱切回應,認為這個活動既意義重大,更成為疫情期間的人際連結平台。工作團隊並開始邀請友人投入,一週內邀請到來自社工學術界、國際諮商輔導專業,透過家族治療、心理諮商,社會工作,教學科技,工程人才、瑜珈科學、建築師、國內知名LGBTQ網紅 (Youtuber);大家有志一同,都希望能夠貢獻己力,幫助大家順利度過疫情間,受限於在家無法多認識朋友或聊天,此時虛擬空間成為安心、可靠的交流空間和透過社群的連結互相支持。

  Taiwan Strong 從2021年6月17日 (每週四晚上七點到九點) 正式運作六周至2021年7月22日,前半場由專家針對不同主題演講,或以問答方式進行,後半場透過執行團隊的引導,提供參與者在小團體中進行交流和討論,結束分組討論後,重回大團體分享,並完成當晚的共享。活動前後,都各安排SKY校園快樂引導與會者進行肢體放鬆、引導靜心或是呼吸減壓等活動,讓參與者可先放鬆一天身心疲憊,也在活動後,回到內在沈澱和放鬆。活動前三場,主要開放給在台灣的說英文的朋友,從7/1日後三場加入同步中文口譯,讓說中文的朋友也可以一起交流,實踐此交流平台重視營造安全、關懷、尊重、跨領域的社群。活動主題和主講者,與內容濃縮簡介,請見附件一。


推動情況、促成要素和未來建議

  關於Taiwan Strong,在2021年5/30周末,一群熱情志工迅速討論後,6/17開始第一場活動到7/22,打帶走籌劃、推展、執行和完滿落幕,非常緊湊、機敏行動的近兩個月。經由小組討論、筆者觀察、訪談數位參與者,發現以下幾點、推動要素和未來實作建議。

●推動情況:量化數據、參與者回饋

  本此活動推動的情況,以下針對量化資料和部分參與者心得分享。本次線上,全程免費,每場次平均報名人數為54人(最少約37人,最多約80人),本此六場活動,總共參與人數是104人,每場平均是17人(中位數也是17人)。全程參加(至少參加90分鐘)有49人,佔總參與人數47%,其中僅參加15分鐘有19人,約占18%。

  根據第一作者從2020年5月份,國際疫情開始明顯增加,在台灣開始推廣線上活動,發現報名人數和參加人數,相較於實體活動,線上活動有更明顯落差。實體活動,報名人數和實際參加人數,大約會有八成到九成相近。線上活動報名人數和實際參加,會有大約⅓到1/5相近,也就是說,如果有100人報名參加線上活動,大約會有 33-20人參加。這又和活動時間,與報名時間和活動時間遠近有相關,和疫情嚴重情況有關。如果活動在六月初開始報名,活動在七月中或底才進行,又沒有立即給報名通知,或是活動快接近一週和前幾天通知,通常參與人數會更大幅減少。當疫情趨緩,想參加線上活動的意願也會明顯減少,除非活動是非常感興趣或很特別,才有吸引力。

  第一作者邀請三位朋友參加此次活動,也請他們分享參與心得,請見附件二。三位來自不同背景和年紀,都不約而同提到參加這次線上活動,在疫情自我封鎖間,有讓他們感受到或是觀察到其他人分享,和新朋友/人群正向交流放鬆的好處,感覺更開心、放鬆,也更認識不同社群,和學習感恩珍惜。另外關於活動前後的引導靜心、呼吸或伸展活動,由於參與者個性不同,有人覺得一開始做,讓大家可以安頓一天活動和工作焦躁身心,來開始活動。可是也有人表示自己個性害羞,首次參與這樣的社群,還沒有歸屬感,要一開始和大家這樣做身心放鬆活動,會緊張沒有辦法,而是在活動尾聲,和大家有足夠交流認識後,做引導靜心和呼吸,就能夠完全放鬆透入參加,效果更好。

●順利推動的促成要素:

  此次活動可以在短期間、利用有限資源順利推動,評估分析有以下五要素促成。

  1. 青年發起、自主草根性整合串聯: 由青年Max Chang發起,邀請其他青年朋友協助、非營利組織-SKY校園快樂 (SKY Campus Happiness)、學界、專業人士 、民間社會企業等,跨領域專業人士(諮商、社工、建築、教學設計、工程等),多方合作,有相同理念(以關懷和連結人為核心主軸),希望此活動可幫助大家連結、分享、度過疫情在家/室內封鎖的挑戰。
  2. 融入SKY校園快樂的實證瑜伽科學、全方位身心充電與放鬆活動 (body-mind total-wellbeing exercises)和志願服務取向活動: SKY Campus Happiness的身心放鬆活動,有數篇實證研究呈現針對大學生健康 (Seppälä, et al., 2020; Goldstein, Lewin, & Allen, 2020)和成人壓力管理和正向情緒 ( Chandra et al., 2017; Subramanian, et al, 2012; Agte & Chiplonkar, 2008)提升的幫助。此次在線上工作坊前十分鐘和最後五分鐘,邀請與會者,一起做呼吸、肢體伸展、引導靜心等,讓參與者體驗的短暫數位休息的對於身心益處。小組討論會議時,結尾也融入呼吸靜心放鬆增能,幫助小組成員減緩壓力、同時凝聚心力。SKY校園快樂也很重視鼓勵青年投入志願服務,此次活動提供民間捐款,資助線上科技平台資源經費、調度青年學生志工,幕後溝通協調演講者進行排練,和活動現場科技與串場協助。
  3. 小組引導討論,資深有經驗者搭配新手引導者,從結構式問題調整到分享當天聆聽感受和最近狀況分享。活動後半段的小組引導討論,每次參加人數,都大約可分成2-3組。每組搭配兩位至三位引導者。因為引導者在諮商輔導和引導討論經驗不同,所以在搭配上讓資深和新手引導者合作,這樣可以互補彼此經驗不同。此外第一場活動後,籌劃小組討論,發現原本有設定四到五題,結構式討論問題,發現討論時間不夠用,大家都很想分享。本活動初衷就是讓大家在自主封鎖時間可以和人連結交流,而不是重視在知識學習,因此就改成讓大家分享近況和提出聽完前半場活動的感想,第二場操作後,發現可行,就繼續延續執行整系列工作坊。
  4. 核心團隊,固定線上活動前後連結,進行籌畫、推廣和執行的討論與檢討: 三位筆者(青年研究生、中生代學者、資深學者),活動前彼此認識,透過既有人脈,邀請活動主講者、志工,分享活動消息,善用各自理論和實務的專長,扁平開放討論合作。
  5. 開放、跨領域、實驗精神: 對於推動方式與成敗與否不預先設限、彼此即時鼓勵給予建設性回饋, 每次行動中調整修正、善用線上免費共享資源,來進行設計宣傳和報名。跨領域交流上,強調在實務和理論,民間和學界、各學術和實務領域 (諮商、社工、醫療、教育、工程、建築等),以核心團段有的跨界經驗,去邀請專家協助,和確認主題間如何連結。

●未來調整與建議

  對於此次針對疫情間,一群專業人士,熱心志願服務,青年發起、草根串連的Taiwan Strong心理健康工作坊,在未來推廣,或是有興趣想要發展類似活動的團隊,分享以下三點建議。

  1. 執行面上:活動一開始是以在台灣,說英文為慣用語的族群開始推廣。在後半段加入以中文為母語的朋友,雖然有同步中文口譯,和中文小組討論引導者,但是因為參加活動的個性和文化不同,說中文的朋友需要更多協助,例如在發送通知時,強調活動會以英文為主,說明中文同步口譯要如何獲得。活動一開始也要有說中文主持人和英文主持人搭配。破冰時也有合適兩種文化交流的遊戲或是笑點等。
  2. 活動進行過程:會有人遲到進入,建議安排線上志工,透過個別留言,歡迎他們,並告知目前活動內容,幫助他們覺得被接納和可以快點融入活動。放鬆活動(呼吸、肢體伸展、引導靜心) 強調志願參加、跨越信仰族群的實證工具。在活動最開始進行,有助於安頓身心。時間建議約5分鐘,讓首次參與個性較害羞的夥伴,可以放鬆參加。活動尾聲進行有助於思緒整理和心情沉澱,時間可長些約10分鐘。
  3. 活動成效:本此活動因為執行迅速,沒有多增加人力在活動成效評估與研究分析,缺乏人力收集每次活動後立即問卷收集或是請參與者留下簡單活動心得。因此整活動結束後,才來收集這些資料,導致失去時效性,也讓收集參與者回饋的速度拖延和複雜度增加。

結語

  自2020年春天開始至今,全世界都共同面臨新冠疫情挑戰時,大家經歷生活、工作和身心靈調適的轉換期。個人在自主封鎖期,經常不自覺放大聚焦在問題、過度使用科技或是陷入負面情況,導致壓力倍增。在疫情間,世界上知名精神領袖與和平大使,不論是凡蒂岡 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Fr. Benedict Mayaki, 2021; McCarthy, 2021)、西藏 拉賴喇嘛 Dalai Lama(Simon, 2021; Noguchi, 2021)和印度人道主義者古儒德夫•詩麗•詩麗 •若威•香卡Gurudev Sri Sri Ravi Shankar(ANI, 2021; Arya, 2021)等,都不約而同指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合作是超越疫情的重要關鍵,也鼓勵大家自我照顧和服務。我們透過Taiwan Strong線上工作坊,就是接受這份挑戰,盼望經由合作力量,分享穿透烏雲的一線希望來連結大家,相互提醒自我照顧和扶持的重要性,體現人性價值的力量,一起走過防疫期間心理健康的挑戰。


文獻出處

  1. Agte, V. V., & Chiplonkar, S. A. (2008). Sudarshan kriya yoga for improving antioxidant status and reducing anxiety in adults. Alternative &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14(2), 96-100.
  2. ANI. (2021). The Art of Living announces Mission Zindagi - A volunteer driven service initiative for COVID relief. Retrieved August 14th from https://www.aninews.in/news/business/business/the-art-of-living-announces-mission-zindagi-a-volunteer-driven-service-initiative-for-covid-relief20210514151637/
  3. Arya, P. (2021). Sri Sri Ravi Shankar Suggests Ways To Fight COVID-19, Asks To 'gather Courage & Calmness'. Republic World. Retrieved August 11th from https://www.republicworld.com/india-news/general-news/sri-sri-ravi-shankar-suggests-ways-to-fight-covid-19-asks-to-gather-courage-and-calmness.html
  4. Chandra, S., Jaiswal, A. K., Singh, R., Jha, D., & Mittal, A. P. (2017). Mental stress: Neurophysiology and its regulation by Sudarshan Kriya Yo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 10(2), 67.
  5. Goldstein, M. R., Lewin, R. K., & Allen, J. J. (2020). Improvements in well-being and cardiac metrics of stress following a yogic breathing worksho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active comparison.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1-11.
  6. McCarthy, J. (2021). Pope Francis Calls for Universal Access to COVID-19 Vaccines and Lifting of Patent Restrictions. Retrieved August 14th from https://www.globalcitizen.org/en/content/pope-francis-covid-19-vaccines-vax-live/
  7. Mayaki, S. F. B. (2021). Pope addresses Covid crisis in message to Ibero-American Summit. Vatican News. Retrieved August 11th, 2021 from https://www.vaticannews.va/en/pope/news/2021-04/pope-francis-ibero-american-summit-coronavirus-message.html
  8. Seppälä, E. M., Bradley, C., Moeller, J., Harouni, L., Nandamudi, D., & Brackett, M. A. (2020).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thriv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ree well-being intervention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1, 590.
  9. Simon, C. (2021). Connection as an answer to turmoil. The Harvard Gazette. Retrieved August 11th from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21/01/in-harvard-session-dalai-lama-sees-connection-as-the-response-to-turmoil/
  10. Subramanian, S., Elango, T., Malligarjunan, H., Kochupillai, V., & Dayalan, H. (2012). Role of sudarshan kriya and pranayam on lipid profile and blood cell parameters during exam str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 5(1), 21.
  11. Noguchi, Y. (2021). The Dalai Lama Gets A COVID-19 Shot And Urges Others To Get Vaccinated. Retrieved August 14th from https://www.npr.org/sections/coronavirus-live-updates/2021/03/06/974356954/the-dalai-lama-gets-a-covid-19-shot-urges-others-to-get-vaccinated

附件一:Taiwan Strong 活動主題和內容 2021年6月17日到7月22日

日期 主題 講者 特色
6/17 Navigating Family Conflicts and achieving lockdown cohesion 熊秉荃教授
台大社工系
全英文,一位主講者,採取簡報是分享,緊接著問答。後半場,小組討論,大群分享。活動前和後,都有引導呼吸和靜心。
6/24 How to date safely: seeking connection and intimacy 藍挹丰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全英文,一位主講者,採取簡報是分享,緊接著問答。後半場,小組討論(每組有兩位引導者),大群分享。活動前和後,都有引導呼吸和靜心。
7/01 Population spotlight: LGBTQ relational issues in lockdown Josh Chung, LGBTQ 網紅;許正熙 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 全英文,兩位主講者,採取脫口秀方式,主持人提問兩位主講者,也開放參與者提問。青年網紅和學者,從生活和學術分別針對同樣問題,相互補充,提供不同觀點。後半場,小組討論(每組有兩位引導者),大群分享。活動前和後,都有引導呼吸和靜心。
7/08 Navigating resources: covid-19 and the medical health care system新冠肺炎醫療照護系統導航 熊秉荃教授
台大社工系 (主講者)
台大社工系友和李瓊芬  Tlex Institute 訓練師和資深顧問 (中文同步口譯)
英文為主,全程中文同步口譯。主持人提問,主講者回答方式,也開放給參與者現場即時問答。後半場,小組討論(英文組英文討論,中文組中文討論,每組有兩位引導者),大群分享。活動前和後,都有引導呼吸和靜心。
7/15 一線希望:善用疫情間 自我獨處 創造優勢 Indentiying the silver lining: using lockdown to our advantages Tijana Radic 歐洲新創建築師 、
林彥妤,資深心理諮商督導
英文為主,提供中文同步口譯(但無人使用)。跨領域不同觀點,採取簡報是分享,緊接著問答。Tijana Radic 從實務角度,分享親身經歷如何在疫情間獨處間,如何融入新創意和古老建築智慧,將建築設計改成線上跨國服務。林彥妤透過心理諮商和數據資料分享疫情間,個人面臨身心挑戰,提供觀點調適心理技巧來轉換心情。後半場,小組討論(英文組英文討論,中文組,缺乏適當引導,參與者太害羞,沒有進行。每組有兩位引導者),大群分享。活動前和後,都有引導呼吸和靜心。
7/22 正念心智工具:健康、開心和富創造力 Mindful technology and creativity: alternative tools for happiness in lockdown 郭詩屏 台大社會學系博士後、Yogesh Fulpagare 陽明交通機械工程系博士後、Sunny Lo, Tlex Institute 訓練師和資深顧問 英文為主,提供中文同步口譯(但無人使用)。跨領域 (設計教育、工程研究、瑜伽科學)來提供體驗和研究分析,透過遊戲方式,引導參與者體驗 使用正念瑜伽呼吸工具,對於心智品質的影響,讓玩遊戲時更專注、放鬆在當下,而不會把得失輸贏,放得太嚴重。活動也加入手繪塗鴉感恩的人事物,和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讓參與者體驗使用單純動手工具可以有效平衡過度使用數位科技,讓身心更放鬆專注。活動前和後,都有引導呼吸和靜心。

附件二 Taiwan Strong參與者心得分享

7/1場次 中正大學 大三學生
在這個疫情的期間,其實很難與他人有所接觸,也不像一般的時候能夠常與別人說話。所以其實這個工作坊在讓人交流之餘可以讓參與者對LGBTQ有更多的認識,不管本身是不是同志,都可以對這個族群有更多的了解也可以給予這個族群更多的關懷。在開始討論前的小小引導靜心和呼吸放鬆可以讓大家浮躁的心變得比較平靜。因為在家裡其實干擾很多,可能一開始大家沒有辦法直接地進入狀況,所以一開始的引導靜心是有幫助的。但是收尾的靜心有一些倉促,感覺有點不是那麼圓滿,如果能多留時間給這部分的話應該會更好。
7/8場次 關心教育的大台北居民
7/8活動題目原以為是給醫療專業人員,參加後發現其實是給大眾、討論和交流。主持人Max很年輕卻願意承諾主辦和服務,在他美西時間早上三點多起床參加,他很認真主持和聆聽,不管在呼吸、靜心、聆聽和分享都很投入,對於別人的發言,很真誠聆聽、心胸寬大與人連結,讓我很感動。主持者、引導者和SKY校園快樂,真的在做讓人在心靈層次更豐富、身心健康有意義的事。在小組討論時,有兩位年長參與者,表達疫情封鎖間可透過此活動和人分享,說說自己的想法,他們很珍惜網路上和不認識的人互動和分享的機會,讓我有小小衝擊。本來覺得沒很特別的事情,可是從他人分享,我體會到當我們謙虛感恩看待事情時,平凡的事情可以很不平凡。即使只是短短時間,仍然很珍惜。我是較害羞的人,一開始不認識大家要一起呼吸靜心,不容易融入。尾聲進行時,已經和大家有互動交流感覺有融入,就參加的很放鬆很舒服。
7/22場次 陽明交通大學碩士生 馬來西亞僑生
平常在沒有封鎖前,我都有時間把手邊工作或是科技產品放下去吃飯,和朋友聚聚或是參加活動認識新朋友,和人交流。三級警戒自主閉關開始後,我的社交圈就是室友,讀書、研究工作和生活就是經常和科技3C為伍。我也不自覺忘記,要固定和人交流、自我照顧,結果是壓力倍增。7/22 參加這次線上活動後,有機會和新朋友一起遊戲、討論分享、呼吸靜心,活動尾聲以畫自己疫情間感恩的事情來結尾,讓自己帶著正向的記憶和心情再開始。整個活動之後,我的心情和腦袋更放鬆開心,有充電感覺。也間接提醒自己要重拾透呼吸、靜心來自我照顧,也要持續與人交流,這些對身心健康很重要,讀書和工作也會更有活力和開心。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