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讓青少年看見小太陽:敦安經驗分享


作者:楊聰財醫師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監事/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前言

多年來國內心理衛生工作在以「醫療模式」為主導下,常把「憂鬱」情緒視為一種症狀,遵循在生物、精神醫學的觀點,重視症狀的診斷、藥物的治療。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自2002年始關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重視日益顯現青少年憂鬱情緒的現象,並以「生態系統」的觀點,重視問題現象有關的個人、家庭與社會脈絡,讓社會大眾對心理健康及憂鬱症有正確的認識,減少汙名化的產生。

在此思維下,成立太陽青少年團體,其工作理念包括:

在醫療模式的憂鬱症防治工作另找出路
透過多元的視野,重新詮釋憂鬱的意義
人生如戲,讓團體成員說出自己的故事,不要用刻板印象來解釋或是輕視團體成員的經驗

青少年在敦安的經驗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運用「看見太陽青少年團體工作」,關懷被診斷為憂鬱症或正處在憂鬱情緒的少年,希望連結他們的系統一起工作,增加他們在醫療處遇之外的另一個選擇與協助。運用「戲劇治療」,透過敘說、戲劇創作的過程,將青少年過去經驗和現在處境、或對未來盼望的時間軸貫穿起來,少年演他們自己的故事、說他們自己的故事,「故事」是揭露人們標記世界的方式,引領進入他們的世界,認識他們。讓團體成為他們「說話的地方」,成為每個成員故事呈現的舞臺。


敦安團體計畫參考架構

  1. 目的
    1. 讓憂鬱情緒或處於壓力狀態的青少年,藉由戲劇及青少年團體工作的方式,覺察探索內在的情緒壓力,並學習壓力的因應方式及發現自我力量與價值,以得到支持與成長的力量。
    2. 透過戲劇少年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經驗,增進對自身憂鬱情緒與處境的覺察,重新說自己的故事,進而獲得生命新的意義與可能性。
  2. 目標
    1. 透過戲劇治療地運用,協助青少年增加對自我瞭解與情緒覺察。
    2. 透過戲劇治療地運用,強化青少年正面能量,創造成功經驗、提升自我價值。
    3. 增加人際互動之機會,並從合作中感受同儕的支持陪伴。
    4. 減少影響憂鬱症少年汙名化的程度,讓心理輔導被適當適時的運用。
    5. 透過團體與青少年建立關係,蒐集青少年及其網絡的訊息,並視需要由社工擬定個別處遇計畫,與個案服務結合併行。
  3. 團體會期

    「看見太陽青少年團體」,每年辦理兩梯次,在上下學期各一梯次,一梯次共四次團體,每次為兩天一夜過夜宿營型的團體生活(每梯次最後一次團體為三天兩夜)。每梯次團體時間至少為60個小時。
  4. 團體成員的人數及特質

    參與團體成員為15至18歲的青少年,經由輔導老師、醫師或心理諮商相關專業人員評估後,成員情緒困擾程度為憂鬱情緒階段,並未達到憂鬱症之診斷,歸納引發青少年的困擾有:
    1. 課業困擾:學習動機低、對於未來生涯規劃無目標導致休學、拒學等。
    2. 人際關係:學校生活適應不良、和同儕易有爭吵或衝突、互動技巧不佳等。
    3. 家庭關係:家庭暴力、親子衝突、家庭關係不佳、情緒反應不被家人理解等。

敦安基金會「心理衛生暨憂鬱症預防-看見太陽青少年團體」工作模式備受肯定,已經受邀收錄於許臨高教授出版的社會團體工作:理論與實務,2014年,356-363頁中。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