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正念最新研究趨勢及新的適用族群


作者:唐子俊

如何更有效的結合實務和研究

前言

正念及正念認知治療,在全世界受到相當多治療師和族群的喜愛,也大量運用在治療不同的壓力身體及身心的症狀。實務上的使用如此的廣泛,治療師認證的制度也相當的複雜和不一致,本篇文章從最新研究及整合分析的角度,以及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和正念研究,希望能夠澄清及陳述一些重要的觀念。有好的治療師認證及督導,後續的研究證據加以推廣,兩者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將可以讓更多的族群受益。

正念用於注意力缺損過動:2019重量期刊研究

注意力缺損過動是一個神經發展的疾病,由於會從兒童及青少年延伸到成年,在美國及歐洲的國家,中樞刺激劑是第一線的治療,即使到成人也是如此。在成人的個案身上,由於認知的功能已經比較成熟,常常會採取其他心理治療的協助,讓個案更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思緒和情緒。

研究發現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協助緩解不用藥物之後殘餘的 ADHD 症狀。後續的研究,採取正念認知治療,希望在認知治療的效果之上,正念技術更能夠讓個案專心。研究發現正念的介入技術,持之以恆的練習,可以影響大腦的皮質厚度,以及前扣帶迴和白質的整合度。這些區域正好是 ADHD 大腦發展缺陷的位置。研究發現正念認知治療 MBCT,可以改善注意力的核心症狀,而且有中等程度以上的效果,標準的治療大約是 12 個禮拜的時間 (Hepark et al. 2015)。國際重量級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 在 2019 年的研究,採取多個中心,單盲平行對照組隨機指派,研究MBCT和一般治療的療效比較,結果發現,在這麼良好的研究設計條件下,客觀評估和多重中心的對照組研究,MBCT 能夠有效地減低 ADHD 核心的不專心症狀,而且效果可以延伸 6 個月以上。自我評估的專注力,正念的技巧以及對學習的熱誠,都顯著的優於對照組。本研究採取 6 週的方式,短時間內強力的訓練相關的能力,訓練結果可以改善執行功能。細節的部分需要後續的研究,這也是令人興奮的發現,在這麼嚴格的研究設計下,可以對於體質如此強的 ADHD 產生顯著的協助,需要注意的事,大部分的個案量需要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此研究只是針對藥物治療後殘餘的症狀加以治療。

正念相關介入療效比較:整合合分析和未來努力方向

過去 20年來,正念認知治療的相關研究,快速累積在不同的健康問題和情緒障礙。剛開始是用來治療慢性疼痛和疾病,後來逐漸被運用在醫療作為憂鬱症的復發預防。由於焦慮和憂鬱的共病性相當高,也逐漸運用在焦慮和共同存在的情緒問題。也開始研究,復發的憂鬱症用在急性期或緩解期,效果有何不同。由於焦慮合併憂鬱,這兩者在所有生理疾病,影響每年工作和上學天數的障礙,名列影響天數最高的前兩名,能夠找出同時緩解焦慮和憂鬱,以及在壓力下,避免下一個週期的復發,顯得急迫而重要。

最早重要的研究當中,主要是運用在憂鬱的緩解期,如果要更加擴充其效果,必須要有更嚴格的研究證明,急性期的焦慮和憂鬱,在個案如此慌亂的情況下,是否也能夠進入訓練要求的正念熟練度,和調控情緒的效果。國際重量期刊 Psychological Medicine,針對正念相關的研究,了解各個研究的品質,以及影響治療的因素,結果發現正念治療憂鬱的效果最好,治療時間越長,影響的效果越大。而對於身體的慮病症狀,也能夠達到顯著的效果。但是一般常見的焦慮,研究上面沒有一致的結果(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201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6)。

在研究比較上,能夠證明正念認知介入,不低於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但是由於認知行為治療,已經驗證,可以使用在各種不同的常見情緒障礙,和精神科疾病。如果來自於證據的考量,除了憂鬱症之外,應該要優先選擇認知行為治療,或採取認知行為治療加上正念的技術,不應該優先考量單純使用正念,來針對常見的精神疾病採用團體的正念技術,研究也發現,只有顯著對憂鬱症和部分 PTSD 有效,所以實務面的介入,如果考量來自於科學的研究證據,針對憂鬱症可以優先選擇正念相關技術,其他部分則需要考慮認知行為治療和其他證據較強的療法為優先。

大部分的治療和研究,採取 8 到 9 週的介入,憂鬱症採取正念為導向的介入方式,不論是藉由個別和團體,是否和認知治療結合,都可以達到一定程度顯著的效果。而對於慮病症狀的治療,仍在研究之中,需要累積更多的研究證據。在臨床經驗當中,正念相關的技術,常常運用在不同的精神疾病和情緒問題,例如社交焦慮的反芻,重大創傷的影像重現,慮病的疾病反芻,雖然在整合研究當中沒有顯著的證據,臨床上大量運用還包括,強迫症狀、思覺失調症、焦慮症、癌症合併的相關疼痛等。實際上有許多病患受益,希望實務操作和研究中間的差距,能夠在更多人的努力之下彌補起來。

越來越多的研究朝向常見的精神疾病,包括廣泛焦慮、社交焦慮、創傷症候群、恐慌症、失眠以及壓力,從這個整合研究的結論中,也提醒必須要前後完整的測量,最好不要只有主觀的問卷評估,也需要加上對於治療遵從性,和家庭作業的練習評估,甚至團體也有不同的帶領者,都可以達到顯著效果,更能夠證明治療本身的有效性,大範圍的推廣正念的治療。

結論

對於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和許多精神的疾病,認知治療因為累積多年的研究經驗,仍然是許多療法中,合乎科學證據的首選。但是由於國內許多熱心投入,協助更多個案族群的臨床和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發現正念認知治療以及治療加上正念的技術,對於治療的療效可以更上一級。在實務工作中,雖然不需要侷限於完全根據精密的研究過程,常常實務的操作和練習,一般的民眾和族群會先受惠,再由許多人員規劃成更為詳細的研究步驟,證明其研究上相關的療效,這兩者並不互相牴觸。然而學習心理治療的相關技術,督導及認證系統相當的重要,也建議更多想要投入這個領域的人,在熱誠及於督導和認證下趨向精準醫學,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