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憂鬱症防治聯盟專區

最新活動

[中心聲明] 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與媒體報導


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與媒體報導

自殺是全球性的問題,全世界平均每年有一百萬人死於自殺,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死亡、每4秒就有一人企圖自殺,自殺防治是當前全球的重要課題,需要你我的關心和參與。

自殺的原因相當複雜,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從產生自殺想法到自殺行為的過程中,包含生活壓力、精神病理、生理因素、基因遺傳、社會文化等環環相扣,絕非單一因素所能造成。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教授指出,多項研究證實自殺事件存在著潛在的模仿性,尤其是名人的自殺事件,更容易引發「維特效應」(模仿效應)。

富士康事件傳出的員工墜樓事件,多數媒體以大篇幅且密集的報導,並以自殺事件之角度提供相關訊息給閱聽大眾,其受到社會關注的程度不亞於名人自殺事件,這一方面提醒了大眾應重視職場心理衛生的維護,然而若產生「模仿效應」,可能影響到正面臨自殺邊緣或過去曾有自殺經驗者等高危險群。

有些人在接收大量自殺事件相關新聞的內容後,可能會更注意自身或身邊親友的情緒問題,但也可能從中找到自我合理化自殺的理由,或加深無助無望的感覺,激化自殺的動機,甚至是透過報導學習自殺的方法。

因此,李明濱理事長特別籲請媒體工作同仁在處理自殺新聞時,應嚴守自殺新聞報導的「六不六要」原則,於報導中應提供專家意見,或是提供協助專線與資源、報導自殺危險因子及警訊,讓民眾得以依循及求助,也能幫助導正民眾對自殺事件的看法,此外,在不幸的事件中,媒體更應保護死者及其家屬的隱私,以人文關懷的角度,關心並尊重死者及其家屬,避免隱私的揭露、臆測動機或責備,以免增加不幸事件對當事人及其家屬帶來的衝擊。

~WHO 自殺新聞報導原則建議~

六不
* 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 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 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 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 不要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 不要過度責備
六要

* 當報導事件時,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
* 用「自殺身亡」而非「自殺成功」的描述
* 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 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
* 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
* 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

~自殺防治守門人三撇步~

一 問 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二 應 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三轉介 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