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皇利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
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
介紹 rTMS
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的技術,是一種非侵入性、安全性高且極少造成病人不適的神經刺激術。它藉由快速改變的磁場引發電流,進而有效的刺激大腦皮質或週邊神經。經顱磁刺激可以用單一刺激、成對刺激及重複刺激等方式進行。單一刺激及成對刺激主要是用來檢測腦部的生理現象,而連續刺激則可以改變神經迴路達到神經可塑性(plasticity)的調控。
rTMS在臨床的應用
rTMS 詳細的系統性機轉及生理現象仍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是在臨床治療應用上面已經有所發展。例如在憂鬱症的治療上面已經獲得美國藥物及食品管理局(FDA)的適應症許可。另外在帕金森氏症、阿滋海默症、肌張力不全、偏癱、神經復健、偏頭痛、慢性疼痛及耳嗚,或者是精神疾病,包含:強迫症、思覺失調症、焦慮症及失眠等。都已取得一些適度可信的臨床證據。
以rTMS治療憂鬱症
經顱磁刺激早在 2008 年就已經被美國藥物及食品管理局(FDA)認證用於憂鬱症的治療。臺灣直至2018年才取得衛生福利部的許可用於治療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之重度憂鬱症成人患者。
憂鬱症受到許多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響。透過腦部影像學的研究發現,憂鬱症的患者大腦某些部分功能迴路出現問題,導致大腦對於情緒的調節能力下降。這些腦部神經活動下降主要發生在左腦背外側前額葉(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 DLPFC)以及和其緊密相關連的喙前扣帶迴(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 ACC)等區域(Mayberg et al., 2003)。用rTMS治療於 DLPFC 區域可以改善憂鬱症狀。腦磁波儀(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一項非侵入式、並且有高時間解析度的儀器,用於研究人類大腦功能及其動態機轉是有效的方式。根據腦磁波儀用於憂鬱症患者的研究中,讓病患接受經顱磁刺激(rTMS) 治療後,發現憂鬱症患者其腦部活動有明顯變化。原本憂鬱症病患的左前額葉的腦波(2-6 Hz)較健康人活躍,在經過十天rTMS治療後,其腦波活動明顯降低(Maihofner et al.,2005)。
目前使用的抗憂鬱藥物雖然是治療的主流,但研究指出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憂鬱症病患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者是對於藥物的副作用耐受性不佳,常常導致治療上的困難。因此經顱磁刺激提供了憂鬱症治療另外一個新的選項。依據不同的刺激放法有不同的療程,目前普遍的共識是每次治療約需要三十分鐘左右,在連續治療兩週(每週五次治療,共十次)後大約有 40~50%的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憂鬱的情緒症狀(Dunner DL et al.,2014;Carpenter LL et al.,2012)。
經顱磁刺激在安全的使用規範下治療是一個安全性相當高的治療方法,但曾有癲瘸病史、使用其他易誘發癲瘸狀態的藥物或疾病、腦部創傷或有金屬植入物(例如,電子耳、心律節律器),都是屬於禁忌症,若要接受治療須審慎評估。另外目前經顱磁刺激用於憂鬱症治療尚未取得全民健保支付,須由病患自費使用,仍建議尋求專業醫療機構及受過完整訓練認證的人員評估執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