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憂鬱防治聯盟介紹:
【台灣憂鬱防治聯盟】具全國最規模及影響力的憂鬱症民間關懷協會,這些協會不論在服務對象或地區上,長期以來都有非常卓越成績。期盼未來借重各協會的專長和經驗,以台灣憂鬱防治聯盟為平台,將全國的協會串連成為更完整的憂鬱症防治的支援網絡,為一般民眾和憂鬱症病友提供更及時的協助。
董氏基金會於1984年5月19日成立,以「促進國民身心健康、預防保健重於治療」為宗旨,從事創辦或協助有關國民身心健康之衛生事業,致力於菸害防制、食品營養、心理衛生等工作,全方位關懷全民身心健康。1999年起心理衛生中心以憂鬱症預防宣導工作做為主軸,提醒民眾正視「憂鬱症」,這個與癌症、愛滋並列廿一世紀的三大疾病之一,減低其對生活的影響,達到預防重於治療的成效。
協會宗旨~緣起不滅
生、老、病、死是人生歷程中必然面對的課題;近年來國內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激增,自殺死亡率逐年升高,其相關心理照護已是迫切需要重視的問題。然而,一旦遭逢失落事件的衝擊如:喪親、流產、罹患罕病或絕症、家屬自殺身亡、天災人禍造成的意外創傷等,常有被剝奪的悲傷或求助無門的心理困境。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師生於民國95年開始籌備,於民國96年1月6日通過內政部申請准予立案,並通過法院聲明正式成立「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建置以失落議題為主的心靈照護資訊網絡,以提昇國人對失落關懷的認知,促進各界重視失落悲傷或自我傷害等議題,並培養國內失落關懷領域的專業人才,以協助失落者走上心靈療癒之途。
本協會為依法設立、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設置有專、兼任人力,並招收會員,招募資金,連結國內外相關資源,以建構失落關懷的專業資源網絡。
於民國85年3月正式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社會服務團體,以關懷、接納、理解、尊重的精神,協助精神官能症朋友,向大眾推廣身心健康教育。
有鑑於自殺防治相關的研究與教育工作,需要持續地匯集各地菁英的力量,以達成「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網網相連、繼往開來」的境界。為達成更盡完善的自殺防治網絡,同時為促進國際交流,與世界接軌,由李明濱創會理事長擔任發起人,並會同各相關領域之自殺防治專家,共同籌組「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以期促使台灣的自殺防治的研究及教育工作能永續經營。
該學會於2008年06月成立,同時網羅國內從事自殺防治教育及研究相關之專業人員及意見領袖,包括醫事專業、心理學、衛生教育、社會工作、流行病學、統計資訊、健康傳播等專業背景之人員。其透過會員們所專精之領域與其所領導之團體,足以透過各種專業及民間組織層面,發揮全國性自殺防治網絡之力量。
推展健康安全的兩性/性別關係。
倡導和諧美滿的家庭/人際關係。
推動社區之身心保健/諮詢工作。
成立於2004年8月,為全國第一個由憂鬱症病友、家屬及志工團體共同組成的憂鬱防治團體,提供病友及其家屬有關憂鬱防治的專屬平台。舉辦各項相關活動,促進病友情感交流、經驗分享。結合社會資源,帶動終生學習,並承辦相關訓練課程與輔導病友就業及創業之機會。
本會為憂鬱症患者及其家屬諮詢相關的資訊與關懷、支持。並於健康的生活態度及預防憂鬱症的經驗分享,提供民眾對憂鬱症的瞭解,掌握病人治療契機,預防憂鬱症復發,避免造成個人及家庭負擔與生活困擾。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成立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以搶救身心憂鬱症,精神障礙關助、精神健康關護;並在肯愛中建立美好身心生活的非營利社會服助團體。
快樂列車協會是由一群關心家庭健康快樂的朋友,組織成帶著傳播愛心希望的快樂家族。希望藉由列車每位專業的家人及共同生命關懷理念,一起為社區的家長提供全方位身、心、靈各方面的知識與資訊。
本會成立於2009年6月,期許在溫馨、親切、溫暖與安全的氛圍中, 運用三一原型協談的理論與架構,提供心靈成長與尋見真我的相關服務; 降低互動中的誤解,提高生活動力,在促進心理衛生中擔任社區守門員的角色。
宗旨如下:
一、致力全人的關懷與教育
二、促進個人的身心靈健康與整全發展
三、提昇家庭的功能與和諧
四、塑造祥和、共融的社會
成立於92年1月19日,藉由資訊科技整合心靈健康資源及知識,在顧及數位落差,努力促成現有社會制度照護資源之均衡為前提下,推廣心靈健康教育及相關資訊之研究及發展,並與國內外相關團體交流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