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探討焦慮自我管理的目標與妙方


作者:李俊德

李俊德
宏恩醫院龍安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門診有一位60歲女性病友,哭著描述:「丈夫酗酒的脫序行為、指責言語,讓我感到萬分的痛苦,這已經好多年了,怎麼辦呢?」經過多次門診後,她笑著說:「這幾年來,一直期盼丈夫的改變,倒不如最近半年自己的改變來得多且好。這半年以來,我努力的改變自己,接觸閱讀及園藝,學習獨處靜心,每天做運動,主動去接觸外面的朋友,也參加了外面社團的義工活動。我發覺自己的內心比較平衡了,有效的減少過度的焦慮,也不再情緒失控,與丈夫的互動比以往改善許多。」這位病友經由每日主動而有效的自我調適,鬆緊有度,讓她時常獲得平靜,提升了心理韌性,從改變自己開始,也啟動影響家人的良性循環。

焦慮,一般說成緊張、憂慮、不安。通常焦慮以四種狀態來呈現:(1)情緒狀態:出現緊張、心煩意亂、大亂方寸。(2)行為改變:如坐針氈或逃避行為,甚至容易出現失控的行為,像發脾氣、衝動下決定、增加平常抽菸或喝酒的行為。(3)思緒方面:表現過度操煩、凡事往壞處想、無法靜下來思考。(4)身體不適:出現心跳快速、心悸、吸不到氣、胸悶、頭痛、全身緊繃、顫抖,甚至睡不好、食慾改變。

對於一件事或是我們自己的掛念,當我們解讀為有威脅或造成不安全感,就容易出現焦慮反應。通常輕微的焦慮狀態,不會影響工作表現,也不會明顯影響生活上各種角色功能,這時就需要去察覺它、找對方法處理它。假如明顯的焦慮導致自己被焦慮症候群控管了,讓我們萬分苦惱,而明顯影響工作及生活上各種角色的表現。對於此焦慮症候群,當自我調適後仍感力有未逮,那就建議尋求外面有效的資源,甚至需要到診所或醫院的身心科 (精神科) 門診接受評估與治療。

你對焦慮自我管理的目標為何呢?不管它嗎?或是無法接受它的出現?建議允許自己有些慌但不亂,每天用一些好方法找回屬於自己的平靜,讓自己每天歸零,讓自己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焦慮調適的循環路徑,其實很複雜,包括壓力事件(或自覺壓力)、個人因素、焦慮反應與調適過程,其中個人因素包括體質因素、人格特質、生理反應、過往經驗與認知模式。另外,有效的調適過程就是應用良好的焦慮自我管理方法來改善焦慮,例如透過呼吸訓練、肌肉放鬆、認知修正、行為修正、冥想……等。

最後,我們將焦點放在焦慮自我管理的妙方,以下提供一些建議:基本上,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當處理好心情後,再用對的方法來處理事情;另一個觀點,先自助而後人助,先自我管理與調適,力有未逮時就需要求援了。

林奕廷先生在「放輕鬆不焦慮」一書提到三大調適途徑[1]:(1)「從身到心」調適法:先改變我們面對焦慮的生理反應,可促成心理狀態的改變,方法包括運動、腹式呼吸、漸進性肌肉放鬆、旅遊……等有效的放鬆方法。(2)「由心到身」調適法:讓心理放鬆,進而改變我們的生理,方法包括音樂欣賞、唱歌、談話、冥想、靜坐、想像式放鬆、諮商……等。(3)專業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其它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等。

卡內基在「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一書提到三十個妙方[2],在此簡單列出其中三妙方供參考:(1)只生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活在當下;不是活在過去,不是活在未來;學習以正向或創意的觀點看待現在的一切)。(2)面對問題三步驟:問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準備接受最壞的情況!」「設法改善最壞的情況」。(3)提醒自己,壓力會嚴重危害健康。

臨床實務上與生活上,列出幾項大眾常用的妙方以供參考:(1)培養運動習慣。(2)培養喜好或嗜好。(3)培養閱讀習慣。(4)動手做園藝。(5)唱歌或聽歌。(6)將家裡或工作的環境整理一番。(7)學習懂得變通,因為有些事情無法全部完美,有些事情需要妥協及彈性的。(8)有心事,說出來總比不說好。(9)每天留給自己片刻寧靜,一方面休息,一方面整理思緒與心情。(10)當你感到愈來愈緊張時,試著先放鬆自己,做幾個深呼吸。也可試著轉移注意力到能放鬆的情境。因為當你的放鬆增加了,緊張就自然減少了。(11)學會對你沒時間或沒興趣參與的工作或活動說「不」(學會說不)。(12)常常記錄心情雜記,先記下當天好的回憶,再來記下難過的事情。目的為放大好事,縮小難過的事,更能抒發情緒、整理思緒。

找到最適合自己處理焦慮的模式,讓自己每日獲得平靜,將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各方壓力時,讓自己不再因焦慮而受傷,期待我們都能輕鬆過好每一天。

參考文獻

  1. 林奕廷(2013).放輕鬆不焦慮.心靈工坊。
  2. 戴爾‧卡內基(2008).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陳真譯)。中信。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