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編後語


作者:邱淑娟

邱淑娟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精神科慢性病房護理長

本期通訊針對最新的精神科醫療,邀請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社區精神科吳恩亮主治醫師探討憂鬱症治療的新議題之一情感遲鈍(Emotional Blunting)。情感遲鈍被描述為情緒遲鈍、情緒冷漠或情緒反應能力減少。情感遲鈍影響到各種情緒症狀。一些病患認為情感遲鈍是抗鬱劑的副作用,因此可能停藥造成疾病復發。然而,目前仍無法確定情感遲鈍是憂鬱症的相關症狀還是藥物的副作用。在治療方面,新一代的藥物或作用在多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的藥物可能值得考慮。此外,心理治療方法如動機式晤談法或正念心理治療也可以嘗試。總結來說,情感遲鈍是憂鬱症的一個重要議題,但對其神經心理學基礎的了解仍不確定。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探討情感遲鈍的潛在機制,以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期臨床心理師謝文菁分享一位陳太太的憂鬱症治療案例,由於陳太太對藥物治療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她決定嘗試非藥物的治療方式,如經顱磁刺激術治療(rTMS)和經顱微電流刺激術治療(CES)。在經歷了這些治療後,陳太太的憂鬱、焦慮情緒和自律神經失調有所改善,她逐漸減少對抗憂鬱和抗焦慮藥物的依賴。然而,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調適不良和外在環境壓力也可能導致憂鬱症。因此,結合腦刺激治療和心理治療的整合性治療模式變得重要。通訊文章更進一步探討最新的精神科醫療發展和創新治療方法。

隨著社會對精神健康議題的關注增加,精神科醫療的發展變得至關重要。個體化治療、新一代藥物、創新心理治療方法、技術創新以及其他治療方法的引入,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希望。這些新發展的精神科醫療方法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然而,我們也應該重視心理調適和社會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綜合治療的方式來應對精神疾病。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創新和研究,以進一步改善精神科醫療,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關懷和支持。

最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憂鬱症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性。根據一項於2023年1月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研究,長期處於壓力環境中且未紓解的憂鬱症患者,面臨較高風險的心血管問題。研究指出,患有憂鬱症或處於心理狀況不佳的人通常飲食和睡眠不良,且容易有不健康的行為,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此外,壓力賀爾蒙和交感神經的興奮也可能直接對心臟造成傷害。維持心理健康有助於減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專家建議年輕人建立情緒覺察和壓力紓解的習慣,並提醒人們關注自己的壓力源以及如何適當地回應。建立健康的社交網絡也被提到,無論是實體還是線上的情感支持都有助於心理健康。

總結而言,這幾篇文章的重點是憂鬱症與最新精神科醫療發展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聯,並提供了一些建議來改善心理健康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呼籲人們從小就重視心理健康,並在生活中培養情緒覺察和壓力紓解的良好習慣,以維持整體健康。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