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編後語


作者:姚俞君

姚俞君
義守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青少年的階段為從兒童期跨越至成人期的過渡時期,他們除了要適應社會文化上角色的轉變外,也同時面臨到生理及心理上發展層面的改變(developmental change),因此對於青少年而言,要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間各自取得平衡的挑戰甚大。然而在現今生活步調緊湊、電子產品充斥的社會中,青少年在與社會環境互動過程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挫折也隨之增加,再加上因為 這些壓力與挫折造成心靈受創之後的情緒困擾等,均影響到青少年階段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憂鬱、自殺、精神疾病等。

故本期通訊針對青少年憂鬱問題,邀請三位不同專長但在其工作領域上接觸的對象均為青少年的專家,依照其各領域專長來探討青少年憂鬱議題。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李佳蓉主治醫師以人類發展與醫學角度談到青少年憂鬱與情緒發展、學業、家庭及社交(如同儕互動)有密切關係,而學校是青少年生活學習及社交的重要場所,所以學校人員的敏感度是早期青少年憂鬱症介入的重要因子。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黃淑華副教授先以流行病學角度說明現今青少年憂鬱的嚴重性,再以心理學的角度指出青少年憂鬱的原因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有密切關係,並針對家長和學校提出提升建議以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高雄女子高級中學謝美萱實習諮商心理師則從學校輔導處諮商師的角度,建議少年周遭的父母或師長,應當一個有支持力的大人,陪憂鬱的青少年走出低谷,支持的方式包括如何辨識憂鬱的青少年、試著理解憂鬱的青少年、擴充憂鬱孩子身邊的各種資源。

最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提及現今有一種「多基因風險評分(polygenic risk score)」的遺傳風險標準,其指的是對眾多基因變異作一綜合評估,可以顯示一個人罹患某疾病(如憂鬱症)的風險。但不少研究指出憂鬱症的發生不完全肇因於基因,環境壓力對人類情緒影響也是很重要。因此除了環境的正向支持外,董氏基金會亦提供開放的心情頻道聊天室給一般大眾可以線上諮詢並獲得專業的回覆,以降低環境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