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活動花絮

2007媒體防治自殺座談會

  • 活動日期:2007-10-29

2007年10月19日媒體協助防治自殺座談會紀要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理事長陳喬琪教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陳映燁助理教授

自殺行為是具有傳遞性的(communicable),而新聞媒體是當今最重要的信息傳播媒介。國內外自殺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環,便是請媒體控制報導自殺事件,以預防自殺行為的模仿或擴散。過去,當面對媒體對於自殺過於美化、污名化或是報導太多自殺方法的細節時,常常進行溝通,但是記者認為報導的尺度並非取決於記者個人的喜好,主編的裁決權是最重要的因子。為此,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特別舉辦「媒體協助防治自殺座談會」,邀集媒體高層與自殺防治專家,共思如何協力防治自殺。


這場座談會是2007年10月19日,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第二講堂舉行。由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邱文祥教授致詞開幕,邀請國內外盛名的自殺研究專家鄭泰安教授,以及政大新聞系徐美苓教授專題演講。鄭教授以知名藝人倪敏然自殺事件的媒體報導為例,說明傳媒報導名人之自殺事件後,造成仿效導致自殺率與自殺企圖大幅攀升。鄭教授語重心長的期勉媒體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的媒體自殺報導規範,不要報導自殺方法之細節、盡量不要圖文並茂,並建議將自殺事件從媒體版面移到衛生版面。徐美苓教授則從新聞專業的角度對參與座談會的三大媒體──公視、中國時報與蘋果日報之報導進行內容分析。徐教授提醒媒體注意報導的教育性與意義性,媒體從配合讀者知的權力切入時,需同時注意新聞呈現的意義與價值。媒體的影響並不只是暫時的新聞事件,很多時候媒體對社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效果,會帶給社會長期而深沈的無力感,這樣的影響更是很嚴重的。

 

第一場的對話,邀請公共電視胡元輝總經理、蘋果日報謝素娟副總編輯與長庚大學楊庸一教授共同參與。胡總經理點出傳媒在市場機制下不得不然的新聞處理手法,公共電視通常不處理自殺議題,即使有相關報導,也有別於一般媒體,是從正向積極社會關懷面切入。胡元輝總經理更引用英國廣播公司,對於自殺事件報導的指引,予以說明,提及該公司連「自殺」的字眼的使用都有詳細規定。蘋果日報謝副編輯提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媒體自殺報導準,實際執行有困難。蘋果日報有細緻的讀者閱報率監測,他們必須遵循商業法則──也就是說怎樣的新聞有人看,就用怎樣的手法來報導,任何報導準則在商業規則下是無法行得通的,但是民眾的力量可以促使報導方式的變化,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是假以時日會有所變革,例如蘋果日報剛在台灣發行時的手法相當紀實煽情,但讀者給予意見或抗議後,自然會做些調整,目前雖然以刊載最有賣點的新聞為最高指導原則,但對於自殺新聞之處理一定會輔以求助電話、專業資訊等,讓讀者有除了自殺故事性之外的實用資訊。楊庸一教授最後則以過去觀察的資料說明自殺預防的困難度以及複雜度。

第二場座談由玄奘大學馬康莊教授引言,中國時報總主筆倪炎元博士,與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映燁博士與談。倪博士強調自殺新聞的撰寫模式牽涉到複雜的商業競爭機制,所謂媒體報導守則根本不敵實際的報紙販售數字。中國時報老字號報紙的身份,民眾對之也有不同於其他新興平面媒體的期待,比方一有較露骨腥羶的報導,便會有民眾抗議其「偏離正派辦報的使命」。倪主筆認為讀者反應是扭轉報導模式的利器。陳映燁醫師則提出以往自殺與媒體之關係常被侷限在如何「管制」媒體,我們是否應該反過來思考如何藉助媒體之力量,協助推動自殺防治工作,例如很多人因為卡債而自殺,如何結合媒體檢視社會制度面的問題,給予立委或政治人物政策修正的壓力,或許是自殺防治工作可以思考的方向。
 
本研討會在陳喬琪理事長期勉大家共同致力自殺防治工作中圓滿落幕。陳喬琪理事長認為自殺防治工作與媒體必須建立溝通的橋樑,互相合作。一方面對於媒體過度的自殺報導必須積極反應,而另一方面亦應與媒體密切合作,形成監督政府自殺相關政策的力量。我們雖然看到自殺防治工作的困難,但也看到與媒體並肩合作的希望,期待藉由此次的座談,建立與媒體的溝通平台,為自殺防治工作建立一座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