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憂鬱症

憂鬱好文章

漢氏憂鬱量表2006/11/9

作者:劉嘉逸
林口長庚精神科主任

漢氏憂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是英國學者M. Hamilton 1960 年發展出來的憂鬱症評量表,1967略作增修。漢氏憂鬱量表是憂鬱症研究中使用最廣泛的評量工具。美國國家精神疾病研究中心NIMH及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皆推薦HAM-D為憂鬱症相關研究之標準評量。HAM-D於國內也已使用多年,幾乎每位精神科醫師對此量表都很熟悉,本文儘作大致的介紹。

相對於自填量表,HAM-D是評量者施行量表(observer scale),且屬於臨床專業人員量表(clinician rating scale)。也就是說HAM-D之施行應具備基本精神病理知識。故使用者最好是精神科醫師,其次為臨床心理師,再其次是受過適當訓練的精神醫療工作同仁。

HAM-D有三種常見的版本:17題版,21 題版,及24題版。最常使用的是17題版。後17題之後的第18-21題(diurnal variation, depersonalization, paranoia, obsessive-compulsiveness)一般認為出現的頻率不高,較難對憂鬱之嚴重度(grading)產生區分性,故使用不多,22-24題(hopelessness, helplessness, worthlessness)屬憂鬱之思考症狀,應該很重要,但亦很少被拿出來評量。

HAM-D之各題為3-5 分評量,八題為0-2分, 九題為0-4分,總分0-52分。評量個案最近一個禮拜以及會談所觀察到的情緒及身心狀態。熟練的評分者可在二十至三十分鐘內完成。

依該量表之原始精神,三分評量之題目只用於症狀檢測(symptom checklist),0分代表「沒有」, 1分代表「不確定」, 2分代表「明確症狀」,其原意並不涉及症狀嚴重度。當然隨著HAM-D之廣泛應用與改進,現在大家遵循的標準中,三分評量題仍與嚴重度有關聯。五分評量題中,0分代表「沒有」,1分代表「不確定」,2分代表「輕度」,3分代表「中度」,4分代表「重度」,5分代表「極嚴重(造成明顯功能障礙)」。常用版本中,各題之各項評分皆有敘述性標準,施打起來困難度不大。

HAM-D是「嚴重度評量表」,不適用於「診斷個案」。使用慣例上,不同學者予以不同之嚴重度區分標準,例如總分>=18分是「嚴重憂鬱」,總分14-17分是「中度憂鬱」,總分11-13分是「輕度憂鬱」,總分8-10分是「borderline」,總分7分以下是「正常」;也有學者定義總分>=25分是「嚴重憂鬱」,總分18-24分是「中度憂鬱」,總分7-17分是「輕度憂鬱」,總分6分以下是「正常」(Altshuler, 1991)。各家略有不同,但僅為研究用或臨床參考用之操作定義。比方說,臨床藥物試驗的收案標準,有定義為18分以上者,也有定義為17、16、或15分以上者,依研究計畫希望收治個案嚴重度或收治個案數目而寬鬆不一。Sotsky & Glass (1983)認為臨床藥物試驗的收案標準最低不應低於14分。

HAM-D為早期發展出來之量表,信效度資料不多。其內在信度中等 (item-total correlation: 0.2 to 0.8),評量者間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則不錯,可達0.84以上(Hedlund &Vieweg, 1979)。若評量者有經驗、且多練習,評量者間信度可更高。有學者發展出結構式問卷(Structured Interview Guide for the HDRS (SIGH-D); Williams JB. Arch Gen Psychiatry 1988),的確可提升評量者間信度,但其臨床方便度不高,故並未風行。

HAM-D雖歷史悠久,運用廣泛,其實仍有一些缺點,較常被提到的是(1)身體症狀分數略高,佔了20%左右,有身體疾病或老年個案易受與憂鬱無關的身體症狀干擾,(2)評量依據包含兩個標準,「過去一週(個案自述)」及「會談當下之觀察,」科學嚴謹度略差,(3)焦慮症狀的評量客觀性較差,(4)部分評量題目嚴重度區別性不高,比如「病適感」。

整體上HAM-D還有個小缺點,研究顯示,在症狀較輕的個案對憂鬱言重度的變化較不敏銳,這也是S.A.Montgomery及M. Asberg 發展出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的原因,MADRS對憂鬱嚴重度之變化敏感度較佳。然而HAM-D實在是太老牌了,雖然已有很多號稱更好的憂鬱評量表出現,HAM-D仍屹立不撓,穩坐天下第一憂鬱評量表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