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新冠肺炎隔離經驗


作者:洪煥程醫師

基隆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前言

2020年初隨著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地爆發,全球陷入了未曾有過的公衛危機。我們身處的台灣因著過去以來累積的傳染病防治概念與嚴謹執行的公衛政策,至今有幸躲過疫情的肆虐。雖然如此,仍無法避免每天零星的境外感染個案,也為此次的疫情危機拉開了序幕。當時正值2021年1月中,部桃爆發一波的院內感染疫情。隨著疫情不斷升高、接續地傳出院內感染事件,疫情指揮中心也持續拉高防疫層級,每天充斥著指揮中心、各大新聞媒體輪番放送疫情相關的新聞。而在疫情發生幾天前,正巧自己有出入桃園醫院;也因為有接觸史,幾天後便被醫院要求居家隔離,開始了我在隔離期間忐忑的心路歷程。

隔離中的心理變化

在隔離的期間,雖然暫時卸下臨床業務,心境上卻是焦慮不安。一方面對於自己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擔心著哪天會不會突然發燒,每天固定的量體溫也弄得緊張兮兮。另一方面,隨著疫情擴大,相關的新聞也輪番攻占頭條版面,每個確診個案的足跡、私生活、到哪裡去就像被放大鏡檢視一樣,一一的暴露在陽光之下,一旦有可能產生漏洞之處,接連而來的撻伐便不絕於耳,媒體上斗大的標題更有不乏戲謔性的稱謂如XX美食王…。


隔離中的心理壓力

由於自己正好屬於有感染風險的「圈內人」,反覆的檢核自己是否在防疫上是否有疏漏之處,擔心若不幸染疫,足跡是否能禁的起檢驗;又若自己不幸染疫,整個科部的同仁師長將處於風險之中、連帶同仁的家屬、病人與病人的家屬都將牽連其中、甚至整個醫院的運作體系都可能會因自己而改變,影響所及遠非自己所能承擔。各種對於自身、他人健康的擔心、以及若不幸染疫之後的同仁、醫院與社會怪罪與究責的擔心等等,都在隔離期間反覆的縈繞於心。

隔離中的身心調適

身為精神科從業人員,此刻的身歷其境帶給自己自己更多的同理,深刻感受到同時期同樣遭到隔離的人員可能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思索著面對諸多壓力情境下,如何能減輕內在與外界雙向的壓力造成的心理負擔。

慶幸的是,每天能固定的跟家人通話,除了能抒發自己在隔離期間的不安與焦慮;另外,靜靜的聽著家人訴說日常的事務,能有效地減少並轉移對於自身健康或負面思考過度的焦著,暫時從擔心的情境中抽離以釋放壓力。 在隔離期間的工作分配部分,部門主管給予及時的重新分配,並定期的電話關懷追蹤狀況,給予自己最佳的後盾,沒有因隔離而感受到明顯的孤立與被責難的感受。


除了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之外,隔離期間也空出了許多安靜、不受外界打擾的時間,也正巧能執行長久以來接觸的正念減壓練習。幾天下來,自己意識到對於各種情境的擔心不斷的冒出來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透過正念覺察,觀察想法冒出的自動化歷程,它是在什麼情境升起、如何升起、如何影響自己、如何消失。覺察想法運行的歷程,而非聚焦於擔心的內容,可以較客觀的觀察事物發生的全貌,才不會將事情過分偏重於某部分(負面)的觀點,避免自己掉入負面想法不斷輪迴的死胡同中。另外,透過覺察自己的呼吸、身體感覺等,把自己從對過去、對未來擔心的想法中帶回到當下,讓焦慮不安的心慢慢的安定下來。


你我都可能處在危機之下:一起攜手走過危機

此次的意外的隔離經驗,更能體會與深各種可能遭遇的心路歷程與感受。受到隔離的人們除了面對自身染病風險的高度不確定性之外,還可能承擔來自外界種種的指點、怪罪、獵巫,小則來自身邊環境,大則透過媒體而承接來自社會大眾的壓力。面對新冠肺炎,你我都可能處在危機之下,與其標籤化、孤立與過度責難,如何建立正確的防疫心態,並在醫療、家庭、社會端給予受到隔離的人必要的支持協助,一起攜手走過新冠肺炎的危機。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