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編後語


作者:吳佳儀

吳佳儀
台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副教授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本期文章主題以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為主軸,從醫事人員自身的心理健康議題、到遠距心理諮商的倫理法律討論、再到AI人工智慧對憂鬱症藥物治療的影響,讓大家反思數位世代之下,科技發展對醫療照護的各種衝擊與助益,以及科技結合醫療所帶來的改變。整體來說, 疫情下發展遠距或線上接觸的生活模式是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的作法, 且有其必要,然而, 這樣的非傳統式專業醫療作法,亦帶來了合法性的問題, 也衍生倫理層次的考量,例如線上諮詢是否安全、有效等疑慮。另外,醫療人員在疫情下承受了多重壓力,也是心理照護的重點族群,本期內文介紹了與該主題相關的國衛院與美國合作研究,結果發現:疫情對醫療人員在工作與生活上可能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痛苦,但本土資料顯示早期的失眠症狀可能可以預測潛在的心理健康風險,持續追蹤疫情下醫療人員的心理健康照護成效有其必要,尤其是對焦慮、憂鬱等症狀之影響。現階段憂鬱症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非藥物治療策略為輔, 本期第三篇文章中介紹精準醫療目標下,抗鬱劑的藥物篩之AI輔助療法新趨勢,目前此概念仍在發展階段,尚有許多值得探索的議題如預測因子暨模型待確認,期待未來有更多實證基礎引導臨床更好的照護方向。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