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憂鬱症

憂鬱好文章

中年失業下的心理調適2009/2/27

作者:張家銘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喜博樂小組

由於全球的經濟不景氣,許多廠商或是關廠出走、或是減薪裁員,造成許多人因而失業。這樣的情形在中南部似乎特別嚴重。而且以中年人居多。

其實所謂的中年危機,不是現在才有的名詞。在生理上,中年代表著體力開始衰退,女性的卵巢機能退化,導致更年期症狀的產生,許多的男性也有許多身體的機能反應大不如前,而有逐步邁入老年的感嘆。在生涯發展上,中年正好位於人生的分水嶺,以往為家庭事業犧牲打拼,未來是能更上一層樓還是逐漸走下坡?許多人甚至會對自己過去的人生開始質疑。而在社會心理學上,人到中年自己的孩子逐漸長大離家,面臨空巢期的孤單,感到不被需要的無用感,而覺憤怒、憂鬱甚至沮喪。可以說,中年本是人生的一個危機時期。

而中年的失業,其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影響,較年輕人的失業是更為嚴重。不論是在學歷與體力上,甚至勞動的條件下,中年人的機會與彈性較青年人來說更少。中年的失業不僅是單純的個人問題,嚴重的話,在家庭及社會上更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在個人而言,中年人會覺得憤怒、憂鬱、心茫茫,借酒消愁、想不開。在家庭上,貸款、債務、衣食學費匱乏,夫妻失和造成家庭暴力。在社會上則可見倒會、搶劫,各種治安與動盪增加。所以中年的失業更是不可輕忽。

在要走出中年失業的低谷,有些建議可以提供參考。大致而言,可以分為兩方面來看,前者在於心態的調整與準備,後者在於行動的改變與重新出發。

調整心態

  • 失業不要失志:不要因失業而頹廢喪志,因挫折而鬱悶沮喪。沒有了鬥志,自怨自艾,甚至否定自己,只會成為更大的障礙。
  • 危機即轉機-正常化:很多成功的人之前都失敗過,人生是長途賽跑,中途跌倒並不意味著不能成功跑到終點。讓自己能以平常心、正面與樂觀的看待失業這件事。
  • 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當景氣佳一切順利時,沒有人想過自己會失業,一旦被裁員,情感上無法接受,自怨自艾、不甘願。當然爭取該有的補償與權益不要放棄,但是未來的重新開始更重要。
  • 看清自己的處境:了解自己有什麼樣的專長,或是一些包袱與限制,是很重要的。站穩自己的現在,評估可利用的資源。
  • 調整心態 - 不要眼高手低:工作機會少,是工作選人、而非人選工作。不要眼高手低,挑剔排斥,一定要求多高的職位與待遇,反而減少了可能的選擇。
  • 休息一下 - 安定家庭 享受天倫之樂:長久在職場打拼,可能忽略了家庭的互動與彼此關懷,這時候休息一下,彼此體諒支持,趁機享受一下溫情的空檔也無妨。
     

重新出發

  • 重新學習-強化個人的長處及競爭力:再回到學校取得更高的學歷,或是接受職業訓練取得一技之長皆是可以考慮的。時代進步加速,很多舊有的行業與技能被淘汰的越來越快,隨時加油充電是必須的。
  • 保持生活作息與身心狀況:即便暫時沒有工作,也不要頹廢懶散起來,固定規則的作息,勤作運動,調整身心的穩定,才能重新出發。
  • 小心就業陷阱:即便心急,仍要張大眼睛仔細考慮,小心不要中了一些不效業者的陷阱。
  • 善用政府社會及個人資源:每個人都有一些親友,此時不要因為面子問題而不敢求助。盡量發出訊號求救,讓人家知道你失業了。網路是新興的工作媒介,政府及職訓單位也有失業救助及各種機會要盡量把握。
  • 不要自限-委屈.兼職.外地就業:暫時委屈些不要自我設限,多寄一些求職函,兼職、打工甚至到外地或大陸工作,皆是可考慮的。
  •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景氣有起有落,貴人或際遇有時是可遇而不可求,當景氣回春,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再次拿到金獅獎的導演李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堅持理想而長期失業在家,但他並未放棄或失志,終於到最後等到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