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在那些青春墜落之後


作者:謝依婷醫師

成大醫院精神部 主治醫師

大人為何無法體會青少年的煩惱?

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後,青春於我們,便像已經撕下的日曆,再也回不去了。就像在冬天回想春天的溫度,難以切身感受,青春時明明也經歷過的煩惱、熱血、焦慮、拉扯,當然還有快樂。

「年輕人無憂無慮,怎麼會憂鬱?怎麼會想不開?」這是許多大人,看到青少年自殺的新聞時,心中浮現的疑問。然而,當你認真回想年少歲月,真那麼無憂無慮嗎?以前當真沒有因為課業、朋友、感情或家人而曾經覺得有壓力嗎?還是,是因為你已經長大了、往前走了,回首過往,覺得那些都沒什麼。那時流下的淚水已蒸發,當年的笑容凝結在照片裡,成了對青春唯一的美好記憶。

現在的青少年們,到底都在煩惱些什麼呢?

小飛,一個國二男生,個頭不高,戴著眼鏡,有些白皙瘦弱,

最近他的死黨們迷上打籃球,但小飛不擅運動,勉強加入也常常拖累大家。幸好他和死黨們還有打手遊這個話題。每天放學前,死黨一揪:「欸,晚上上線喔!」小飛說什麼也要使命必達,和他們並肩殺敵,講垃圾話,隔天到校再聊昨晚戰況,是他覺得最快樂的時光。誰知,這次段考,小飛不小心退步了十幾名,爸媽覺得他太沈迷手機,就把網路給停了。

「欸,你最近都沒上線,我們揪團都找不到人了啦!」看著死黨們轉而去找其他人,漸漸疏遠自己,小飛覺得好孤單。可是,他也不知道怎麼辦。

這天,理化實驗課要分組。「這次剛好就是多一個,還是你要不要跟誰誰誰一組,我幫你去跟他們說…」看著原本的死黨們有些尷尬的對自己這樣說,小飛胸悶難受。他一點都不想跟別人一組,沒想到自己已經落到「班上的邊緣人」的位置了。

放學後,因為成績退步,小飛還得去上補習班。他腦子裡都是白天分組的畫面,覺得好疲憊,老師在說什麼根本都聽不進去,每一題都解不出來。他越想越覺得,都是因為爸媽不讓他用網路,不讓他和同學一起打遊戲,才害他在班上變成邊緣人。晚上九點打開家門,媽媽迎面問他餓不餓?小飛心底一股氣上來,什麼也沒說的就走向他的房間,砰地一聲把門甩上。媽媽見狀有點擔心,敲敲門後,轉動門把,想進來問小飛怎麼了。小飛像刺蝟一樣大吼:「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隨便進我房間!」門外沒有聲音了。

小飛這才發現,自己早已淚流滿面。心裡滿滿的委屈好想找人說,但剛剛已經把媽媽吼走了,他又是後悔,又是生氣。死黨們因為白天的事都變得尷尬了,他也不知道還可以找誰說。心裡好煩好煩,覺得快爆炸了…想到明天還要上學、還要考試,也不知道要怎麼跟死黨們說話了,聽說隔壁班有個同學會用美工刀劃手,他突然也好想這樣做,如果能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就好了。

小飛打開抽屜,拿出了美工刀…

承受壓力卻說不出口的孩子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15-17歲的青少年有6.8%罹患重度憂鬱症,1年有將近7,000名青少年自殺未遂。每個青少年所遭遇的困難不盡相同,雖然可以大致歸類成課業、同儕、感情和家庭問題,但許多孩子是同時面對著好幾項壓力,長期沒有得到陪伴和解決,而後想到了輕生。


我明明就在孩子身邊啊,孩子為什麼不告訴我他的困難呢?很多孩子給的答案是:「說了大人也不懂。」、「大人根本不想聽」。負面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好不容易丟出來,但大人往往不知如何接招,於是「工作很忙沒時間聽」、「跟我的壓力比起來,你這算什麼壓力?」,把孩子好不容易丟出的球,放在一旁置之不理;或直接再扔回去,砸中了孩子。還有一種常見的回應是:「那你就不理他就好了啊。」、「這個很容易解決啊,我直接去跟你們老師說叫他幫你們分組。」這種較為理性、直接解決問題的回應乍聽之下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忽略了孩子丟出的不只「問題」,還有「情緒」。問題就算得到解決,情緒仍是沒有被接住,更何況在沒有正確接住孩子情緒的狀況下,大人給的問題解決方式,孩子往往覺得行不通。


首先必須接住孩子的情緒,打開對話的窗口,然後才是問題解決

如果孩子已經對你訴說他所遭遇的情境,不要急著給建議,先停一下,感受一下


就像前述的小飛,如果我們也在他這個年紀,課業、同儕都不順心,他層層堆疊的是「對同儕疏遠的不知所措」、「對父母的憤怒」、甚至是「對未來的絕望」。

深呼吸,把感受到的說出來。『如果我是你,同學這樣,我會覺得不知道怎麼辦。』如果沒錯,氣氛通常會「鬆」一下,像是嘆出長長一口氣的感受。接著,孩子可能會繼續告訴你他所在意的事情、他希望怎麼解決…等等,你和他對話的窗口才第一次打開,之後,你的建議孩子才聽得進去。


同理不容易做到,卻很重要

同理是打開對話的第一步,就像對孩子伸出手,而孩子也看見了。唯有我們伸出一隻又一隻手,才能拉起一個又一個在懸崖邊的青春。


推薦閱讀

想了解更多如果想更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困境,看見和同理他們,推薦閱讀《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1282?sloc=main),當中描繪了更多孩子們在青春期發生的事情,以及兒少精神科醫師如何接住孩子的情緒,給予協助。


詳看完整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