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通訊

協會通訊

面對新冠病毒安心防疫技巧與原則


作者:張家銘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2020年1月23日中國武漢封城以來,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迅速,由中國、亞洲、歐洲進一步傳播到美國,各國紛紛封國或封城防範。台灣因為有2003年SARS的教訓,上下一心、超前部署,我們曾經200多天本土零確診個案。

但是,從2021年5月11日起,台灣已進入COVID-19社區感染防疫階段。5月19日全國升級進入第三級警戒,5月25日全國第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學校停課、餐廳禁止內用,許多人在家上班,各種的生活不便與受限,讓很多人鬱悶、煩躁。同時看著許多確診、重症、死亡數字的上升,,焦慮、不安更是增加。但是,轉發讓人恐慌的訊息,只會更傳遞不安。批評找個替代羔羊來怪罪,不會讓事情更好。擔心自己會不會感染…,擔心疫苗何時會來……,太多事情的不可控,焦慮度會更上升。你(妳)可以做的是…..找回自己的控制感,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而非去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

目前看來這是一場持久戰。病毒沒有特效藥物,切斷它的傳播鏈才能抑制它的擴散。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大家要團結合作,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即便未來有疫苗可以降低重症與死亡率,原來的日子可能回不去了。在持續防疫的日子,即便維持彼此的社交距離,仍不該拉開彼此的心理距離。不管是在家遠距上課、遠距上班,仍應該保持心情平靜與效能。

以下首先介紹安心防疫的「安靜能繫望」五個安心原則:

安(safety):安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去複雜人多的場合。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靜(calming):平靜。適當接受疫情指揮中心的訊息,避免過多的社群媒體討論只會讓心情更亂。放鬆、休息、睡覺、深呼吸,保持心情平靜。
能(efficacy):效能。即便居家隔離、遠距上班,仍能維持效能。每日列出工作清單與計畫,區隔分配工作與家庭生活,找回自我控制感。
繫(connectedness):聯繫。透過網路與社群媒體,即便隔離遠距,會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並不是被放棄,也得到紓解與支持。
望(instilling hope):希望。跳開負面思考,保持正向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的資訊與報導,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自我勉勵打氣,不要放棄希望。



再來,說明一些「居家防疫PEACE五技巧」

  • P (Policy follower):遵守政策。類似上面所提到的「靜」。暴露在過多複雜的媒體資訊,或是傳遞批評與不實不安的訊息,只會增加彼此的不安與情緒。還是請大家信賴與配合指揮中心的建議,自己也不至亂掉。
  • E (Enhance self-efficacy):強化效能。就如上面所提到的「能」。遠距有工作有其不便,但也要學行遍提升效能、完成任務工作。甚至可以把握線上學習的機會,發展未來可能用的到的能力。
  • A (Accept your emotion):接納情緒。防疫期間應有適當的焦慮與防備,但不應有過度恐慌與不安,而超過現實與理性。對個人的情緒能夠覺察與自我監測,若情緒與負面思考無法控制,需要時應主動求助。
  • C (Change the habit):改變習慣。抗拒排斥不會改變現狀,居家遠距也可以運動、社交、工作、學習,越快能夠適應新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主動迎向防疫新生活。。
  • E (Engage in life):投入生活。要有心理準備,這不只是數日、數週,而可能是數月、數年的改變。很多原本人生、家庭、事業的計畫,可能要因此而調整。危機是危險也是機會,盡快找到並投入新的機會。


詳看完整會訊